close

http://www.wretch.cc/blog/izaax/13156770

從美國的經常帳-看未來投資趨勢  
Follow the Track of Current Account - Find the Trend Towards Future Investment 

 


在《巴菲特報告》(
I.O.U.S.A)一片中,巴老引介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觀點,也就是所謂「節儉村」(Thriftville)和「浪費村」(Squanderville)的概念。故事大意主要是這樣:

某個小島上面有兩個村落,「節儉村」和「浪費村」,原本兩個村落各自擁有相仿的資源與條件,相安無事,某天,「節儉村」的人決定增加生產,並將多餘的低價商品賣到「浪費村」,而「浪費村」的人則樂省下時間,不事生產,利用印出來的鈔票向「節儉村」的人購買商品,而辛勤的節儉村民則將賺來的錢存起來,繼續生產更多的商品。而為了能持續向「勤儉村」購買商品,「浪費村」的人索性不斷地舉債透支消費;而「勤儉村」為了讓此種交易模式可以持續下去,只好繼續「借錢」給「浪費村」消費,隨著時間過去,此種失衡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對於未來的擔憂,在兩個村落的村民心中,皆油然而生

美國的經常帳、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收支圖(1992-2009

(圖一)

美國從七零年代開始,貿易開始由順差轉變為逆差,由圖一可以得知,從
1992年柯林頓主政的前六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雖然持續擴大,但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成長水平(和GDP成長率相去不遠),1998年後,美國的貿易逆差開始像吹了氣的氣球一樣,急速膨脹,歷經小布希執政的八年擴大到逼近七千億美金規模之譜,直到去年情況才開始改變。

圖二:美國各項進口品項佔進口總額1%以上的比例圖(截至2009年六月)


 


由圖二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原物料相關產品進口額所佔比例超過總進口額四分之一,因此國際原物料價格在去年年中崩盤後,
對於改善美國貿易赤字起了最大的貢獻。而美國汽車業競爭力的薄弱也可從這張圖得知,即便是經過了上半年汽車銷售額大幅衰退,美國汽車以及相關零組件進口仍佔總進口額的
17%,約莫是六百億美元的水準。

圖三:美國主要品項進口額衰退比例(2009年上半年)


 

看這張圖前,小i想先提醒三點前提:

1.2009Q1將是此次經濟衰退的谷底,Q2開始轉折,無論是GDP,乃至於進出口額都是如此,從Q3開始,則會開始回溫。

2.美國節制進口的情況勢必會讓美國的國際貿易重要性逐漸降低,但因其總額仍遠大於其它國家,因此十年內仍然動見觀瞻

3.此外,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性具有指標意義,例如前年開始的汽車銷售衰退情況後來便逐漸擴散到其它國家,觀察美國消費者「買什麼,不買什麼」有助於我們判斷未來全球消費主力品項何在

經過這麼大的消費緊縮,仍然沒有明顯衰退的進口額,一方面代表消費者的消費慣性已經成形,難以取代,另一方面也代表此項商品的「美國本地生產」轉移情況沒有發生,有助於各出口商表現


但同樣的,這些標的未來的空間也會比較有限,因為一旦景氣好轉,這些商品的增額不會太有限,算是防禦類型的標的,至於未來美股乃至於全股股市一旦回檔,我們是否還得繼續「屈就」防禦型標的?小i是持比較保留的看法。


美國的進出口報告中,我們會發現醫療生技品項的進乎毫無衰退,而這點在我們檢視GDP報告時也有類似情況,這某種程度反應了美國乃至於未來全球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後的趨勢,醫療保健相關支出將持續增長,不受景氣影響。

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電子通訊機械設備等進口額,這幾個品項深受民間投資趨勢影響,照理說應該嚴重衰退(如我們上次分析,美國
GDP衰退的最大罪魁禍首並非民間消費,而是民間投資),但是檢視進口報告後,卻發現衰退水平低於整體平均。這反應了未來的大趨勢,就如同Obama在國情咨文中揭櫫的三大方向:科技,醫療,教育。美國未來無論是教育的改善,醫療水平提昇乃至於新能源和潔淨科技的發展,再再都需要科技產業的支持。春江水暖鴨先知,科技類股的強勢,無論是台股的科技類股,抑或是美國Nasdaq的表現,相信大家都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感受到了。
 


或許,投資人現在最關心的應該是:
即便是長期趨勢指向這兩個類股,但在短線漲幅已高的情況下,還能追嗎?
 

或是,拉回可以加碼嗎?

有關於這個問題,小i不便給予明確的答案,不過,如果在
2009這個轉折的開始,您不打算採取任何行動的話,

那麼,三年後...........

XD


以上分享,僅為個人看法分享,有錯歡迎指正,感恩。
 


P.S.
本文將同步摘錄部分內容發表於「智富SMART月刊」(雜誌裡的圖很美XD),還請大家不吝指教,多多支持:)

 

免責聲明

此評論所包含之資料及意見僅供參考,任何瀏覽網站的人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三年後...

三年後........................

......................






您應該還會來問小i,同樣的問題(可以追嗎?)。

 穩健和長期投資人可以布局「科技類股」和「醫療生技類股」 

保守投資人可以布局「民生必需品類股」

由次貸風暴之後,我們會發現,進口衰退幅度最低的除了食物,就是各項民生必需品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雖然美國貿易入超大幅縮減,但是對於中國的入超金額卻無甚縮小,原因即為此。有時候一國的經濟發展就是這麼幸運(老天不只佑美國,還佑中國呢)。次貸風暴對於中國的出口影響比預期來的小,而刺激內需的成效又比預期來得大,搭配美國的調整,或許可以加速兩個「村落」失衡情況的改善。有關中國經濟方面,未來有機會再為文撰述,在這兒就不多提了。

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投資和經濟分析,考量的就是「基期」,這兩個進口品項衰退幅度如此之大,未來只要需求略微回溫,在絕對金額上就是不小的增長,積極型投資人不妨做些短打,但切記勿長期重押,因為以長期消費趨勢來看,這兩項消費品項未來只有跌深反彈行情,應無太多長線大多頭榮景行情空間

積極投資人可以布局「原物料類股」和「汽車類股」

而從圖三來看,我們會發現,原物料相關進口額大幅衰退,雖然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原物料崩盤,但是由總額銳減的情況來看,低價原物料價格並沒有刺激需求(甚至也沒有逢低提高庫存的意願),未來投資投機炒作逐漸受到各主管機關約束的情況下,原物料價格能否重登高峰?不無疑問。

汽車進口來看,也是想當然爾最大的衰退品項,考量到未來信用擴張難以恢復到次貸風暴前水準的前提下,縱然遞延購買的情況發生,進口額勢必難以恢復到先前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逐漸展現出對汽車出口的企圖心(無論是整車還是零件),加上美國民主黨對於貿易保護持較正向的態度(扶持本土車廠,鼓勵本土生產)這對於想投資非美國車廠的投資人,或許該斟酌一下。

圖三我們中間插了一根紅棒,那就是美國的整體進口衰退比例,各位若想自行檢視各項進口額強弱演變,可以這跟紅棒當基準,衰退幅度大於整體,就是弱,反之則強。

有的,若我們搭配下面這張圖來看:

看完了比例之後,各位看倌想問的一定是,知道了這些比例,對於投資的選擇,有什麼裨益呢?

更糟的是,我們發現,美國人正如同巴菲特所說,浪費村的人因為借錢太容易,加上資產不斷上漲的假象,生產力日漸低落,和外國相較原居劣勢的商品外銷也就不談了,從柯林頓執政的後兩年(科技泡沫)到次貸爆發前,美國的服務外銷,這個我們認為是美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竟然也是呈現長期停滯不前的態勢(2006年僅達1996年的水準,由此觀之,利用泡沫經濟所製造出的短期榮景假象,長期將會損害國家的競爭力,已是不證自明,台灣乃至於新興各國自當引以為鑒

次貸風暴,或將成為二十世紀初全球貿易調整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

從圖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停滯了將近十年無增長的服務出超,在2007年之後重新加速,之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出超竟然增長了超過一倍,而同時商品貿易的入超在2008年見頂之後,在去年底開始大幅萎縮,兩相交應之下,一舉將今年的國際收支逆差拉回到90年代末期的水準。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弱勢美元的效應已經逐漸減弱(美元走強),但是從四月開始,隨著美國乃至於全球經濟開始落底回升,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出口復甦速度開始重新加速,但是進口增速並沒有太大成長,這表示,美國的進出口趨勢之結構性改變業已成形

長期而言,美國可能重回出超國家 

我們若綜觀上世紀的歷史,美國事實上在二次戰後享有相當長的出超時期,直至七零年代為止,而後又經歷三十多年的入超時期,這其中當然有一定的歷史脈絡,在戰後各國的生產能量真空時期,美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並利用賺來的錢投資各自由盟國,扶持其經濟發展(也間接控制各國重要產業)。而後各國逐漸恢復生產動能,並在比較優勢的情況下開始回銷美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乃至於之後的中國。而美國生產業者在不敵海外競爭者的情況下,紛紛轉移至海外生產,並利用自身的優勢轉變成資金吸納國,各國將賺到的錢流回美國內,也塑造美元之國際通貨地位。未來,隨著各國經濟發展加速,日漸富裕後,新興國家和美國生產的成本將會進一步拉近(若扣掉運費和相關成本,美國本地生產的比例將會提高),而富裕之後的新興國家對於高階服務和精密或醫藥產品的需求也會進一步提昇,加上原物料產品價格易升難跌(美國為原物料生產大國),若我們再考量美國消費者的信用緊縮未來將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遏制消費力增長),美國以長期的角度觀之,有機會進一步重回出超國家,至少是國際收支接近平衡的國家。而若此種長期趨勢真的成形,對於我們無論是在股市債市乃至於匯市投資方面,都具有極大意義,值得深思。

而這種轉變,相信無論是巴老,或是你我,都是樂見的,「浪費村」和「節儉村」的荒唐故事,最終若能有個happy ending, 真的只能說是,天佑美國。(所以巴菲特拍完電影後,還是說,buy America XD 

美國的進出口報告,告訴了我們何種投資訊息?
 

上面所談到的長期趨勢,若要成形,至少也得等到
2015-2020年之後,那麼,已較短期的趨勢來看,美國的進出口報告,有沒有透漏我們什麼重要訊息呢?

 1996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亞洲各國貨幣競貶,加上歐元區整合不順,美元空前強勢,美國對外國商品的購買力大增,而葛林斯潘刻意營造的網路泡沫繁榮讓美國成為全球經濟衰退下,唯一的出口市場和成長引擎,直到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為止。但這次的泡沫並未讓各國痛定思痛,聯準會和美國政府選擇的是灌注更多的資金到市場上,也因此造就了更大更全面性的資產泡沫,資產泡沫的假象驅使民間「債務」經濟蓬勃發展,導致美國儲蓄率降至建國以來新低,並製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消費榮景,而各國也爭先恐後搶當「節儉村」的角色,一古腦地將更多地商品銷往美國,並利用賺來的錢來-
1.購買美國資產 2.借錢給美國人
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上述哪種途徑,都更加激化美國民眾的消費動能(因為營造出老子有錢的錯覺),
最終也進一步推升美國對外的貿易赤字

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近乎失控的情況呢?若我們探究原因,主要為:

──────────────────────────────────

以上,純為鋪梗。

有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次貸風暴」重創美國和全球經濟,卻讓美國和中國不能再掩耳盜鈴,被迫做出因應,半推半就之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次全球經濟調整於焉上路。

巴老利用兩個村落的比喻探討了美國的財政、儲蓄和貿易赤字問題。利用這個故事,嚴肅點出此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因為美國終究無法永無止境的賒帳消費,而中國以外貿拉動成長的模式若不加調整,終究也只會為自己換來一堆的「廢紙」。在次貸風暴爆發之前,這輛失速的失衡列車似乎無人找的到有效方法踩下煞車,只能祈禱未來一旦出軌時不要傷亡慘重。

很明顯的,所謂的節儉村,指的是「中國」,而浪費村,指的當然是「美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lo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