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rightgun.blogspot.com/2009/09/diy-amd-ati.html
寫於 星期五, 九月 11, 2009
週末又是適合DIY的時間 …
喂 … 別會錯意
我只是買了一張Radeon顯示卡DIY組裝
我平常不玩3D game,所以一向只用主機板內建的顯示
直到熊熊出生後,我經常轉檔DV拍下的Full HD影片
只好「被動升級」我的電腦硬體設備囉!
當時我研究了眾款CPU,得知Intel i7的數位轉檔效能最佳
偏偏好貨所費不貲,
主機板、i7 CPU、DDR3記憶體全換下來,兩萬多元跑不掉
為了幫熊熊多省點奶粉尿布錢,我只好動動金頭腦
想想看有沒有替代的省錢方案 …
我回頭找老相好:AMD的Phenom2四核CPU
一顆時脈3.0G的四核CPU只要六千元左右
據硬體網站測試:
同等級的Phenom2 X4 CPU的運算效能跟i7互有高下
最大的差異卻在於「MPEG4轉檔」這個項目
Phenom2 X4的轉檔效能大概只有同時脈i7的六成左右。
好啦! 反正還有六成,便宜的頂著用囉
重點在於:
我兩年前買的AM2主機板竟然可以直接升級新的Phenom2 X4!
這一來,馬上省了換主機板和記憶體的預算約七千元!
加上CPU的價差,升級預算馬上大砍一萬多元。
開開心心把舊的X2 5200+換下來,
裝上X4 940(45nm製程,AM2+規格)
果然轉檔速度突飛猛進!
我用的軟體是訊連威力導演7(PowerDirector7)
這套軟體非常好用,我從2.5版之後就一路用到現在
現在已經出到第八版了(功能當然是愈來愈強囉)
我用Sanyo HD2000 DV錄製AVC H.264的MP4影片
剪輯好後,可以選擇許多輸出檔案格式

例如我選擇輸出WMV的HD模式像片檔

可以看到轉檔時四顆核心全載衝刺(CPU使用率近100%)
10分鐘出頭的影片,約需要45分鐘才能轉完。
換算這個速度,則一小時的影片,則約需要四個小時轉完
雖然已經比先前的雙核心CPU快了三倍多
但速度還是無法令人滿意! (玩full HD的代價啊!)
前幾天我突然看到這篇文章:
什麼!AMD ATI GPU核心將幫助影片轉檔
眼睛為之一亮! 這才想到可以用顯示卡的GPU幫助轉檔
考量價格效能比,我選定了Radeon 4670顯卡(花了2499元)
(ATI Radeon 4000系列以上才支援Stream硬體影像壓縮技術)
興沖沖裝上了顯示卡,卻發現不能使用硬體加速功能

Google找到解答,原來是要裝上新版的驅動程式啦!
於是我上ATI官網找到最新的ATI Catalyst Stream版本
安裝後重開機,果然就浮出「硬體加速」的功能囉!
跟前述的設定一樣,將full HD影片剪輯後轉檔為WMV HD影片
並啟動硬體加速功能:

上圖可見CPU運用率降低為73%,主要運算工作丟給了顯示卡處理
哇! 10分鐘出頭的影片,只要9分鐘多就可以壓縮完成
換算起來,一小時的MP4影片轉成HD WMV,只要花五十分鐘
GPU壓縮讓速度大幅提升為軟體壓縮的四倍速以上!
這次DIY升級的效果遠超過我的預期啊! 太驚人了 …
註: 硬體轉檔得到的影片品質頗佳,不因速度快而偷工減料喔!
目前ATI Sream GPU壓縮技術支援轉成Mpeg2及Mpeg4技術
但我實測發現也支援硬體壓縮WMV影片喔!
(但無法支援RM、Mpeg1 VCD、Mov等其它格式)
比起nVidia Cuda只支援Mpeg4壓縮,ATI Steam真的很夠意思。

既然有了顯示卡硬體Codec加持
多數的浮點運算都交給了顯卡GPU(繪圖運算單元)
相對而論,CPU的浮點運算(FPU)能力不再是主角
因為此時的轉檔速度取決於顯卡的運算能力
但CPU也不能太差,畢竟聲音及其它的影像細節仍需要CPU處理
換句話說,有了好的顯示卡,CPU只要負責跟上顯卡速度
其它諸如主機板、記憶體的等級應該就不必太講究
只要插上去能跑就OK。
簡單回顧我以最精簡的預算打造平民化的影像轉檔設備
如果你正為full HD的影像處理苦惱
相信本文可以提供參考。
現在一台Sanyo Full HD攝影機公司貨只要一萬五千多
(如果缺記憶卡和備用電池,記得勾選「788元-SDHC 8G+專用電池」,一起買更划算)
加上平民化的AMD-ATI轉檔設備Solution
即便是預算有限的準爸爸準媽媽們 …
也有機會幫寶寶留存製作藍光等級的錄影紀錄囉!
啥? 上面通通看不懂 ?
那就來欣賞影片吧 …
全站熱搜